中國水產頻道報道, 池塘由于水產養殖動物的排泄物、遺體、殘餌和施肥的不斷積累,以及地表沖積物等不斷沉積,沉積有機物經微生物發酵分解,形成大量腐植質,與池底表面浸潤土壤混合在一起,在池底形成一定厚度的淤泥。淤泥過多有三大危害: 一、導致池水缺氧危害養殖動物 淤泥中含有大量的有機物,有機物經細菌作用,氧化分解,消耗大量氧,往往使池塘下層水中本來不多的氧消耗殆盡,造成缺氧狀態。養殖魚類在溶氧3毫克/升以下時,就會抑制魚的生長,溶氧低于1.5毫克/升時,就會造成養殖魚類的泛塘死亡。 二、導致池水有毒物質增多危害動物 塘底淤泥和魚類的排泄物經硝化作用產生氨,氨在硝化過程中生成中間產物—亞硝酸鹽;淤泥中的硫酸鹽還原菌還原硫酸鹽,以及由異氧菌分解硫化物產生硫化氫。氨、亞硝酸鹽、硫化氫是魚類生存、生長過程中的劇毒物質。濃度小時,能使魚類處于不安定狀態,食欲下降,餌料系數增加,抵抗力減弱;濃度大時,會使魚中毒死亡。 三、導致池水有害菌增多危害養殖動物 當底質惡化,有害菌就會大量繁殖,水中有害菌達到一定數量時,養殖魚類可能發病,嚴重時會大量發病死亡。 大量的生產實踐證明,池塘淤泥增多,底質惡化,是有毒物質和有害細菌增加的罪魁禍首,是造成整個養殖水體水質污染的重要原因。近些年來,魚類暴發性出血病的主要原因就是多年未清淤消毒的魚池,淤泥中含有大量的致病菌引起的。 改良底質環境,消除底泥危害的方法主要有: 1.清除過多的池塘淤泥。精養塘至少3年清一次淤泥。為了保持魚塘的肥度和水質的相對穩定,可保留15厘米~20厘米深的淤泥。 2.讓池底暴曬和冰凍。在冬春清淤的池塘,可利用空閑的時間,讓池底接受充分的風吹、日曬和冷凍,塘底淤泥變得比較干燥、疏松,同時又可以殺死病原體和寄生蟲(卵),改善池塘生態環境,提高池塘肥力,為翌年改善溶氧狀況和改良水質創造條件。 3.施放生石灰。池塘施放生石灰,除了能殺死魚類的寄生蟲、病菌和害蟲等以及使池水保持微堿性的環境和提高池水的硬度、增加緩沖能力外,還能增加水中鈣離子,并使淤泥中被膠體所吸附的營養物質替換釋放,以增加水的肥度。 4.在晴天中午,翻動塘泥,以減少耗氧因子,或用鐵鏈等來回拖拉攪動塘泥以促進淤泥中的有機物氧化分解,降低夜間下層水的實際耗氧量,防止養殖動物浮頭。 5.施用微生態制劑。在養殖的關鍵季節,根據池塘的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使用光合細菌、芽孢桿菌、硝化細菌、EM菌液等,改善底質和水質,減少有毒物質和毒害作用,增加溶氧,促進養殖動物的生長。(本文轉自【智慧漁業】。如有版權問題,敬請聯系wx@fishfirst.cn。) |
重點推薦 |
|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水產頻道”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水產頻道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水產頻道”。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水產頻道)”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本網轉載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15天內來電或來函與中國水產頻道聯系。聯系方式:020-85595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