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頻道原創報道, 文|圖 廣西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院 2020年1月廣西羅非魚創新團隊沿海綜合試驗站在欽州市欽南區科農種植專業合作社建立了陸基圓池多品種循環水養殖模式。 該模式由養殖示范區和尾水處理區組成。其中養殖示范區面積3.14 hm2,包括室外養蝦池塘(陸基圓池水源)、陸基圓池養殖系統。室外養蝦池塘(陸基圓池水源)由4口總2.87 hm2的蝦塘組成,蝦塘養殖水作為陸基圓池的水源;陸基圓池養殖系統占地0.27 hm2由6個圓池組成,每個圓池直徑10 m,池底比降12°、最深為2 m、露出地面的圓池高1.3 m,呈漏斗狀,單獨有進水和排水系統,支持養殖戶通過電磁閥控制開關,每天換水三分之二。尾水處理區面積0.57 hm2,占總面積的14.3%,尾水凈化系統分三級,第一級是沉淀凈化處理,面積0.03 hm2,占比6%,主要是消減陸基圓池魚糞等懸浮物;第二級是水生植物池塘凈化處理,面積0.27 hm2,占比47%,主要是消減TP、TN、BOD5等營養物質;第三級是天然蘆葦濕地凈化處理,面積為0.27 hm2,占比47%,主要是消減NO2--N、NH3-N、TN、TP等營養成分,氧化微量金屬和分解有害物質。 據項目負責人欽州市水產推廣站黃偉德站長介紹:2020年5月份該模式相繼進行了加州鱸、羅非魚、黃顙魚的養殖試驗。養殖全程保持微流水,每天的換水量保持在80 m3/池以上,增氧機和推水機保持24 h開機,投喂后1個小時左右,打開排污口,約3分鐘即可。排出的污水經過沉淀池后進入人工種植的空心菜凈化池,之后再排入自然生長的蘆葦濕地凈化,最后再匯集到三面光溝,抽提到蝦塘。根據11月10日廣西高校水生生物健康養殖與營養調控重點實驗室對該模式養殖品種生長和循環水處理系統各環節水質檢測結果,加州鱸、羅非魚、黃顙魚日增重量分別為3.4g/d、5.7g/d、0.15g/d;植物凈化池水質符合《淡水池塘養殖尾水排放標準》(SC/T 9101-2007)的二級排放標準,尾水經過蘆葦濕地的處理后水質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 3838-2002)的三類水標準。 該模式養殖用水經過養蝦池塘-陸基圓池-沉淀池-空心菜凈化池塘-蘆葦濕地,達到循環水養殖的目的。科學尾水處理設施,達到了清潔、高效生產的同時,也使養殖環境可控,貼合國家對水產養殖綠色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圖1 欽州陸基圓池多品種復合生態循環水養殖示范點平面圖 |
重點推薦 |
|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水產頻道”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水產頻道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水產頻道”。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水產頻道)”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本網轉載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15天內來電或來函與中國水產頻道聯系。聯系方式:020-85595682。